近日,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小熊猫活動場地,不但多了各種吊繩、秋千、樓梯,更多了一些紅紅黃黃的“水果裝備”,這些“水果裝備”吊于這些懸梯或秋千架之間是幹什麽的呢?很快,身手敏捷的小熊猫就從樹上飛奔而下,給了大家答案。
吊于懸梯的南瓜和蘋果
一隻像走獨木橋一樣走上秋千架,一把揪下蘋果懸于秋千架上抱著啃;一隻則手扶秋千架站立起來,腦袋磚進南瓜圈兒,使勁啃著南瓜,二者居然未打鬧爭搶,相安無事地各自吃自己心儀的“輔食”。
吃蘋果小熊猫:嗯,兄dei,有人在偷拍我們吃東西!
吃南瓜小熊猫:嗯!~emmm~~你說什麽?我聽不到,太美味了太美味了,我要啃個“月亮”出來......
吃蘋果小熊猫:我也不想理那群傻乎乎沒見過我們吃東西似的“兩脚獸”......舔舔舌頭,繼續!
“他們那邊園的都開吃了,哎喲,這架子我有點兒爬不動......”
“兄dei,不用擔心,這裏好像還有吃的,翻翻這個裏面......”
“兩脚獸”們,還有啥新鮮玩意兒給我們不?剛才那竪筒裏的,我可都吃到了
每天都這麽折騰一番的小熊猫,讓前來的游客們興奮不已:“呀!下樹爬好快,可以倒著下樹,厲害厲害!嘿!看!小熊猫居然吃南瓜!爲什麽將食物吊起來?給它們玩兒麽?哈?居然雙手,哦,不,雙爪子捧著蘋果吃呢!吃得好看!你看它秋千架上都不摔下來,在那兒坐得穩穩當當的。它們不打架哦,都不搶食物的。好靈活,樓梯架子隨便爬。”
這些給小熊猫送“輔食”玩出來的新花樣,還真一舉兩得,不但給小熊猫的場地“豐容”了,還增加了游客們游覽的趣味。看似小小的花樣,却包含了很多小熊猫的科普知識。
第一個就是小熊猫的食譜了。小熊猫食譜相對來說較廣,與大熊猫有些類似,喜食竹的竹笋、嫩枝和竹葉,各種野果、樹葉、苔蘚、以及捕食小鳥或鳥卵和其他小動物、昆蟲等,尤其喜食帶有甜味的食物,在其活動的地方常見有許多草綠色的糞便。它們很愛乾淨,一般在固定地點排便,取食後有用掌揉擦嘴臉或用舌頭把嘴邊舔洗乾淨的習性,動作看上去也非常的萌。因小舌頭是它們的探索和感知器官,所以常能看到它們吐小舌頭賣萌的樣子。
第二個就是它們是群居還是獨居。小熊猫常單只出沒或者小群群居,有領地意識,因此偶爾會看到圈養小熊猫在整體環境不够大的情况下,爲食物爭搶或者地盤搶奪而打架,有不打則已,一打就异常凶猛的現象(咬掉耳朵或者尾巴等)。若食物充足,兩隻實力旗鼓相當(也許是不同性別)的小熊猫待在一起,也能相安無事。
第三個就是小熊猫的粗粗的尾巴。它們的尾巴有維持平衡的作用,所以上樹下樹、爬懸梯都穩穩當當。尾巴上的九個環一樣的圖案,爲它們換來“九節狼”的美譽,民間稱其爲狼,也足以見其美萌外表下的凶悍本性。
第四個是小熊猫的前爪子。小熊猫捧著或是捏著蘋果都不在話下,是因其前爪也有“第六指”輔助其吃竹子。也正因此,它與大熊猫生活的栖息地有交集,成爲大熊猫的“伴生動物”。
第五個就是“豐容”。不止大熊猫需要“豐容”,大部分圈養動物都需要“豐容”。“豐容”顧名思義是指豐富其生活環境或者生活內容,這樣的目的是减少動物的“刻板行爲”,簡言之,就是不要動物因生活太單調乏味而“瘋掉”,同時讓小熊猫通過游走、難以獲得食物,尋找食物鍛煉到小熊猫的身體,使其身心都健康。
看來小熊猫的活動場裏可真是“‘輔食’小花樣,保護大文章”。